top of page

4月15日國家安全教育日--升旗儀式

高班中華文化活動

高班中華文化活動

認識中國涼茶

活動目標:
1加深兒童對中國涼茶的認識
2.讓兒童品茶,並挑選喜愛的茶包,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活動簡介:
老師沖泡三種茶請兒童試飲,請兒童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喝茶後飲茶的感覺如何?自己喜歡哪種茶包?為甚麼?

古代的鐵皮玩具

活動目標:
1.    加深兒童對中國體皮玩具的認識
2.    自己製作鐵皮小船
活動簡介: 
請兒童運用金屬汽水罐製作船身,然後在汽水罐的左右兩旁運用橡皮筋把木棒固定好,並在尾部加上兩根短木棒作品引擎,最後請兒童在上方貼上彩麗皮等物料作裝飾,完成後,請兒童把鐵皮小船放進水盤中嘗試航行。透過活動認識人們會利用身邊的物品想出一些玩意以作娛樂,欣賞古代中國智慧及藝術。

中國火箭

活動目標:
1.兒童能製作火箭
2.兒童能操作火箭,進行探索
3.加強對中國航天的認識和興趣
活動簡介: 
老師向兒童介紹製作火箭的步驟,讓兒童在紙杯外貼上火箭翼,他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在火箭上塗上顏色和繪畫圖案。然後,兒童可互相分享自己的製成品及透過實驗來嘗試讓火箭升空,透過此活動讓兒童加強對中國航天的認識和興趣。

活字印刷唐詩

活動目標:
1. 能感受詩詞的意境
2.能了解並使用活字印刷
3.提升對中國唐詩的認識及興趣
活動簡介:
兒童使用活字印刷的方法先用習字紙試印內容,掌握技巧後將唐詩印在已繪畫意景的畫紙上。
並在旁邊加上幼兒姓氏,仿印章蓋印。最後老師邀請幼兒一起朗讀詩句,並互相分享。透過活動提升兒童對中國唐詩的認識及興趣,從中了解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意境情懷,以欣賞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及中國人的成就。

中國古建築

活動目標:
1. 讓兒童掌握中國古建築的特色

2. 加強兒童對中國建築藝術的認識,以達致兒童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活動簡介:

兒童分小組進行活動,商討想建構的中國古代建築物;兒童按照建築物的特徵選擇物料進行製作;完成後,請兒童以小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及介紹當中的中國古建築物的結構。最後,老師請兒童二人小組互相分享在活動中的感受和想法。

中國古代服飾

活動目標:

1. 讓兒童認識古時的服裝
2.讓兒童明白古代時期的服裝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
活動簡介: 
老師向兒童展示不同古裝的圖片,請他們留意古裝上的圖案/款式,然後,請兒童按照木質掛件上的暗線提示,運用水彩筆填上顏色。最後,老師請兒童二人小組互相分享對古代服裝與現代衣飾比較喜愛程度及原因,同時說出對活動的感受。

新年掛畫

活動目標:

1. 感受用毛筆、水墨畫畫的樂趣                              
2. 能發揮創造力,在宣紙上畫畫                   
3. 能欣賞同伴的作品
活動簡介: 
老師播放投影片「不同的年花」讓兒童欣賞,當中的內容有水仙、年桔、桃花、蘭花,觀看其顏色及形態;請兒童選擇想繪畫的年花,然後以小組形式進行,老師出示宣紙和顔料向兒童示範年花繪畫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作品後展示出作品,並讓兒童說出最欣賞和最獨特之處。

K2

低班中華文化活動

古代盛器—瓢

活動目標:

1. 認識古代的盛器
2.學習欣賞中國人的智慧


活動簡介:
老師展示實物「葫蘆」,讓兒童認識葫蘆的特徵和用途,並向他們介紹古代的勺子通常是用葫蘆製成。
然後與兒童進行「眼明手快遊戲」:每位兒童有一個托盤,放上一張紙(用來觀察有沒有倒瀉水),然後把一個寬口的水樽放在上面,請兒童利用不同大小的瓢和勺盛水,並倒入水樽內,
階段一: 目標是不要把水倒瀉在紙張上。
階段二: 目標是以最快的速度倒水並不要把水倒瀉。
階段三: 以最快的速度倒水入窄口的水樽,並不要把水倒瀉。

古代投壺與蹴鞠

活動目標:

1. 認識古代運動(投壺、蹴鞠)的由來及進行方式
2. 感受進行投壺與蹴鞠活動的樂趣


活動簡介: 
老師利用短片讓兒童認識中國古代人的運動,並讓他們認識運動的規則與玩法,然後,老師帶領兒童進行投壺及蹴鞠活動,讓他們感受古代運動的樂趣。

皮影戲

活動目標:

1. 能專心聆聽「嫦娥奔月」的故事
2. 讓兒童感受皮影戲的樂趣


活動簡介: 
老師與兒童朗讀「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後請兒童選出故事中喜歡的角色,進行填色及製作,成為皮影戲皮偶,完成後,便進行皮影戲「嫦娥奔月」的故事活動。

銅錢畫

活動目標:

1. 讓兒童發揮創意力
2.欣賞不同古代銅錢的形態
活動簡介:

老師向兒童介紹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利用圖片展示不同朝代的銅錢,然後,老師請兒童利用幼蠟筆進行銅錢拓印。讓兒童在畫紙上自由創作銅錢畫,完成作品後,讓兒童分享作品及創作過程。

泡泡龍畫

活動目標:

1. 能說出中國龍的身體特徵
2. 能運用泡泡紙印出龍身的圖案
活動簡介:
老師利用簡報介紹龍的文化背景及其在傳統節日中的象徵意義,並展示許多不同形態的龍的圖片,兒童將泡泡紙塗上水彩印在白畫紙上作龍身,利用粉彩畫出龍頭、龍爪、龍尾等。然後,貼上不同書法字體的「龍」字;最後,讓兒童欣賞合作的作品,並分享創作過程。

新年揮春

活動目標:

1. 感受農曆新年的節日氣氛新年
2. 學習毛筆寫字技巧 
活動簡介: 
老師先向兒童展示揮春的圖片,亦簡單解釋賀年祝福語的意思;兒童自選喜愛的水彩顔色,將老師已準備好的蛇身造型紙碟塗上水彩;兒童在揮春紙上用毛筆寫上吉祥語。

十二生肖大點名

活動目標:

1. 能專心聆聽十二生肖的故事
2. 能說出十二生肖的動物及排序
活動簡介: 
老師讓兒童在神秘袋中抽出生肖圖卡,並進行創作,完成後,老師為兒童在紙碟背面貼上頭飾帶,讓兒童可以將生肖紙碟戴到頭上進行遊戲。
遊戲:十二生肖大點名
老師播放音樂,讓兒童帶上生肖頭飾在課室自由走動,當音樂停止時,老師說:「玉皇大帝要點名,今次點小牛。」帶小牛頭飾的兒童需要跑到呼拉圈裡面。如此類推。完成遊戲後,請兒童說出十二生肖的排序。

K1

幼兒班中華文化活動

中國傳統竹藝–櫻桃竹扇

活動目標:
1.    認識中華傳統竹製扇藝文化
2. 能畫出圓形櫻桃
活動簡介:
老師向兒童派發空白的團扇,請他們指出竹製的部份,把櫻桃放於桌上,讓兒童在團扇上仿畫齊白石的櫻桃,做成一把櫻桃扇。

K1

熊貓水墨畫

活動目標:
1.    欣賞中國的水墨畫
2.    學習尊重中國的文化
活動簡介: 
讓兒童認識及體驗中國的水墨畫的美,並知道中國文化藝術,從而對這些文化藝術產生興趣。
老師展示水墨畫作品給兒童欣賞,當中有中國國寶-熊貓,請兒童用毛筆沾上墨水畫出竹的形態,之後印出熊貓的樣子。完成後可請兒童分享自己的作品。

K1

竹簡

活動目標:
1.    兒童能認識中國的文化(竹簡)
2.    兒童嘗試在竹片書籤上繪畫
活動簡介: 
老師利用圖片向兒童介紹最早時人們會在龜殼、獸皮及獸骨上寫字,後期中國人發現了在竹上寫字。老師向每位兒童派發竹片書籤,請他們觸摸其質感,並利用水彩把圖案印在書籤上。

K1

中國印刷術-小風箏

活動目標:
1. 能說出發明造紙術的國家
2.    能説出誰發明造紙術
活動簡介:
老師向兒童介紹中國活字印刷術的成就,讓他們觀察和了解中國四大發明-活字印刷術。
在印版上已排列好-「詠鵝」的活字模,請兒童在活字模上掃上墨,覆紙(風箏紙)刷印。
然後用海綿或馬蓮工具順着紋理均勻輕壓,等待紙烘乾後,兒童在風箏紙背後貼上已填色的天鵝圖片。最後請兒童體驗放風箏的樂趣,老師帶領兒童在體球場放風箏。

K1

認識中國國土

活動目標:
1. 加強兒童對中國國土的認識,從而提升兒童的國民身份認同。
2. 能在中國地圖中找出香港的位置
活動簡介:
老師以成語故事「揠苗助長」作引子,利用故事中的圖片及簡報內容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兒童利用紙塊拼砌出中國國土的形狀,透過活動加強兒童對中國國土的認識以提升幼兒的國民身份認同。最後,請兒童分享或介紹作品及說出對活動的感受。

K1

青花瓷碗

活動目標:
1.    認識盛食具-青花瓷碗
2.    能說出不同時代碗子的分別
3.    學會欣賞古人對盛食器的裝飾美感要求及藝術價值
活動簡介: 
老師首先介紹不同的碗子,讓兒童認識不同碗子的特色。然後老師準備不同中國花紋的貼紙,讓兒童設計自己的碗子,完成後,請兒童展示自己的碗,並說出對活動的感受,最後舉行碗子的展覽。

K1

唐詩《憫農》

活動目標:
1. 兒童能製作掛畫
2.兒童能一起讀出插秧歌
活動簡介: 
老師請兒童一起做小農夫,朗讀唐詩《憫農》,並配合內容創作動作。然後,將唐詩《憫農》內容及農夫圖片貼在紙上,再用畫筆繪畫背景(太陽及雲等)及把稻草貼在地上,最後把作品裱貼在有捲軸的底紙上作掛畫。延伸活動: 一起種小麥草,並進行觀察活動

K1
bottom of page